第489章问策三-《木子的北宋生活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木子道:“王朝之初,经历乱世后人口锐减,每人耕种土地多,所以立国之初皆鼓励垦荒,鼓励多生人口。

    可中原能种的土地就这么多,百姓年复一年的开垦,年复一年的生孩子,土地也就越发紧缺。

    再加上地主士绅巧取豪夺,他们的地多了,别人的地就会少,这样必然会有一些人无地可种,沦为佃户。

    当没地的百姓越来越多,他们的佃租就会越来越高,这些百姓的生存就会越发艰难。

    直到某一天,中原的土地再也不能维持这些人口,或者越来越多的土地集中到少部分大地主手里,赤贫的百姓越来越多,社稷便会岌岌可危,偶有什么天灾或者君王不宵,大乱就爆发了……”。

    道理很简单,老赵自然明白了,事实上他很早就明白了。

    能种土地不会增多,人口却越来越多,再加上地主士绅的巧取豪夺土地兼并,到达极限之后大乱就不可避免了。

    这便是中原王朝的死结,总是在不停循环盛世与乱世,再加上北方游牧民族不时趁机捣乱,这些便是中原的主旋律……

    老赵说道:“土地只有这么多,难道要让百姓少生孩子?可……”。

    木子道:“陛下,土地有许多,比如南洋诸岛,那里不但有金银矿产,还有一年三熟的土地和稻种!”。

    老赵夫妇同时瞪大双眼,“金银矿!一年三熟!”。

    木子站起来大声道:“陛下,第一舰队已经探明的良田不比大宋北方小,占城稻耐旱而且仅需两个多月就能成熟,那些野人随便洒到地里一点种子躺着睡大觉都饿不着了,这种地他们配拥有吗?只有我大宋百姓才能配得上!

    已经探明的金银矿产有九处,不需要挖矿洞,只需要用脚踢开土就能捡到狗头金,这种地方只有我大宋才配拥有!”。

    老赵楞楞的看着他,猛的站起来抓着木子的手,“此事当真?”。

    木子道:“陛下可曾见过我撒谎?”。

    老赵大笑道:“志远自然不会打诳语,此乃天赐我大宋之地!”。

    木子扶着他坐下,毕竟老赵年纪大了身体又不怎么样,可别大喜之下抽过去……

    “陛下,南洋诸岛远离中原,但天赐不取反受其咎,可分封于军中退下来的勋贵高官,令其代管……”。

    老赵插嘴道:“罪囚与灾民,甚至家中赤贫之百姓皆可发于此地!原来志远早有安排”。

    木子没承认,只是笑道:“陛下,只要天下承平人口就会越来越多,朝廷要给百姓寻找更多土地。

    南洋诸地虽分封于诸权贵将帅,但不能任由他们做土酋,他们只是代朝廷管理而已,这些地方乃是我大宋国土。当然了,朝廷收取的赋税可以少一些,毕竟都是有功之臣,而且垦荒辛苦”。
    第(1/3)页